设为主页 收藏 试运行期间联系方式:027-8774542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读书公益

不朽的功勋 [连载] 李伯刚:为难童撑起一片天

2015年09月14日 武汉晚报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沦陷,江淮一带难民纷纷涌向武汉,大批难童也随之来到武汉。1938年3月10日,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汉口成立。

这时,李伯刚遵照董必武的指示,正在组织湖北乡村工作促进会(主要任务是在广大农村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9月,“乡促会”受儿童保育会委托,护送难童到战火尚未波及的鄂西,李伯刚是这次任务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当年10月,第一批400余名难童,加上保育院教职员和乡村工作服务团成员共500多人,从汉口分乘民船,浩浩荡荡溯汉水向襄阳、谷城进发。滔滔汉水此时已失去了往日的魅力,两岸蜗行着推车挑担的逃难人流,国民党散兵游勇挤在人流中不时鸣枪。护送难童的船队每到一处码头,常常遇到当地乡痞、兵痞的敲诈勒索。

10月是汉水枯水期,逆水行船十分缓慢。每当遇到浅滩,李伯刚就和男教职员用竹篙撑船,或者干脆跳下水去推船、拉纤。船队日行夜宿,许多船里渗水,孩子们只好趴在油布上与黑暗和风雨搏斗。战乱中的汉江两岸,物资匮乏,物价飞涨,孩子们时常饿肚子,痢疾、感冒、疥疮、虱子在孩子中间蔓延。

为了节约粮食,李伯刚号召随行工作人员尽量节食,最大限度保证孩子们有吃的。同事们看到日渐消瘦的李伯刚,就把自己碗里的饭菜拨给他,他又悄悄将饭菜拨给身边的孩子。被同事发现后,他总是解释说:“我从小就经常饿饭,习惯了。”

船队行至钟祥时,传来武汉沦陷的噩耗,更糟糕的是船队与保育会失去了联系,断了资金来源,500多人的队伍几近断炊。大家商量后作出决定:开展募捐,要不惜一切代价将孩子们送到目的地。李伯刚、奚望高等人迅速把部分剧团成员和善于表演的孩子组成临时儿童剧团,每到一个较大的码头或集镇,他们就组织孩子们上岸演出。看到孩子们稚嫩又不失激昂的表演,围观群众常常报以热烈的掌声,当地百姓、乡绅、商贾纷纷解囊,一些地方军政官员也赶来慰问。

历经近三个月,护送难童的船队终于到达谷城县水岸码头。孩子们稍作休息后,党组织决定将他们送到均县儿童保育院。李伯刚、奚望高等人把难童安全送到均县后,胜利完成了此次护送任务。不久,由张执一、沈葆英(恽代英夫人)、倪智仙等人护送的第二批、第三批难童,也乘船抵达谷城,并被送到均县保育院。

1939年4月,日军开始向鄂西北进攻,均县儿童保育院接到保育总会通知,全部转移到重庆。这些孩子,后来有的走上抗日战场甚至牺牲了年轻的生命,有的成为国家栋梁之材,还有的成为著名的艺术家。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