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 试运行期间联系方式:027-8774542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回顾

70年代——今生未了情

2015年12月14日 【来源:武汉晚报】

 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园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九峰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并委托本报寻找相关文物和纪念资料。寻访活动中,记者选取了在上世纪四个年代中、在我们这座城市里留下深刻烙印的四位逝者,其亲人朋友睹物思人。
 
       


         [背景]
        1956年,武汉市政府划黄柏峰300亩山地为武汉革命公墓;1965年,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挂牌,隶属武汉市民政局。53年来,有2000余人安息在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园内,他们中有省市老领导、老红军、老专家、革命烈士及见义勇为者,一个个名字与武汉的历史联系在一起。
      

          宋侃夫是原中共武汉市委第一书记,他和武汉一位老工人有一段不寻常的交情。老工人叫蔡福顺,已经从汉阳带钢厂退休。
        记者昨来到他家,他从卧室里拿出一封牛皮纸信封,信封很旧,上面用毛笔写着:“武汉市:武钢焦化厂焦油车间 蔡福顺同志收”。信封下部红色油印:中华全国总工会。
        他不会忘记1980年11月28日,这一天他收到了宋侃夫回信。“我和宋侃夫只是一面之交,没想到身处高位的他还记得我,并热情地给我帮助,老头子真是情义之人哪!”回想过去,蔡师傅仍然唏嘘不已。
    那是文革时期,蔡师傅在武汉三中读高三,学校停课,他睡在学校实验室。一天上午,一位身穿灰色中山装,提着一个包的老头,被一辆交通车送到学校,并关在实验室旁边的一间小房子里。11点多,他推开老头的门,问老头饿了没有。老头点点头,他又问想吃点什么,老头说清淡的就行了。之后他用自己的饭菜票到学校食堂里给老头买了三两饭,一碗蒸鸡蛋。
        “你当时知道这个老头是宋侃夫吗?”记者问。
        “知道一点,但我只觉得他是一个慈祥的老人。”蔡师傅答。
        “你为什么想到给他买饭?”
        “我觉得一个老头没人管,怪可怜的。”
        1980年,蔡师傅在武钢焦化厂上班,家住汉阳五里新村,当时,他的小孩才三岁,父母年老,妻子体弱多病,只得由他每天上班之前先把小孩送到幼儿园,再乘车上班,下班后再去接。妻子在汉阳带钢厂工作,单位领导非常同情她,1979年和1980年连给焦化厂发了两次商调函,但都无果。
        万般无奈下,蔡师傅才想到当时已是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的宋侃夫。于是给他写了封信,信中蔡师傅讲了那段往事,最后他说“今天写信,不是找您要饭钱,而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工会会员,向您反映情况,在不违背党的政策、在您不太为难的情况下,帮助我从武钢调到汉阳。”
        没想到老头子回信了,从写信到收到回信不到15天。
        1981年初,他顺利地调到汉阳带钢厂。
   
  [声音]
        高雁的妈妈现在每天起床,都会折一颗幸运星,积攒起来,到了女儿的生日,她就捧着一罐去看她,送给她这一年的祝福。一颗星、一张照片、一个笔记本、一封信,贯穿的却是一生的记忆。就像李崇淮先生的女儿所说:“现在翻看这些手稿,每个字都是亲切的。”
        这是存者对于亡者的今生未了情。
        转眼,著名经济学家、武汉大学教授李崇淮逝世快一年了。去年适逢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然而,贯穿武汉改革全程的“两通起飞”理论提出者、李老却离我们远去。
        1983年,他率先提出了“两通起飞”战略构想:以交通和流通促进武汉、湖北乃至华中地区经济发展。这一构想在武汉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全国的改革开放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985年1月,武汉市政府将“第一号嘉奖令”颁发给李崇淮。
        记者昨日在其家中看见,李老生前做过的笔记本,撰写论文的手稿,还有用过的简陋文具。书桌上摆着著名的李老《两通起飞》的小册子,以及一本著作《股票基本知识与实践》,这是被誉为我国最早介绍招股集资的书。
        李老著作不断,腰椎不好,老伴常劝他歇歇,李老会“调皮”地耍赖:“要不你帮我抄抄?”其实,从他们自恋爱起,李夫人就开始帮李教授抄写一些论文文书,夫人年纪大了,“秘书”工作就交班给了三女儿李珞岚。
        “现在翻看这些手稿,每个字都是亲切的回忆。”李珞岚说。
        “不过我爸不买股票,他说过,赞成投资但不赞成投机。”在李珞岚眼中,父亲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人,九十高龄的他还特意请来电脑老师,每天坐在电脑前学习,可是就是没学会,因为鼠标怎么也点不准,打字只能是“一指禅”。
        

        在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园,有一位美丽女孩的墓地。女孩名叫高雁,曾就读于水果湖一小和武昌实验中学,1998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1999年11月20日,高雁在上海街头遇上一起交通事故,为救身旁的同学,她献出了年仅19岁的生命。
        为悼念女儿,高雁的父母在红色花岗岩的墓碑左上方,特意镶嵌上女儿身穿无袖衫的青春倩照,两边刻着“高堂哀思断肠别,雁儿飞去情未了”的悼文。陵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到春节、清明、生日、祭日甚至圣诞节,高雁的父母都会来到墓前陪女儿“说话”,尤其是她的母亲易红锋,几乎每次都会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来,一字一顿地读给女儿“听”。
        易红锋现住在水果湖一幢老宿舍楼里,房间只有50多平方米,收拾的非常干净。女儿的房间一直保留着,卧室一面墙都是高雁的照片,从一岁到上大学按不同时期编辑,相框卷首写着“妈妈心中永不凋谢的玫瑰”;床头装饰架上摆着高雁以前玩过的毛绒玩具,不少是猴子,易红锋说高雁属猴,她仍习惯给女儿买猴玩具。
       易红锋抱出一大堆女儿的证书和学习用品,里面有高雁5岁时获得全市健美儿童的奖状、有担任武昌区少先队大队长的“四道杠”臂章,有全市三好学生荣誉证,有在武昌实验中学“真我风采”演讲中获得金奖的证书,有读大学时担任上海市高校学联副主席的留影……
        从小到大,优秀的高雁就一直是母亲的骄傲。易红锋噙着泪告诉记者,尽管事情过了快10年,她已学会了坚强,但孩子永远是她心头深处的痛,“我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没了,再怎么也找不回。”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