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 试运行期间联系方式:027-8774542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回顾

一面之缘牵肠挂肚四十载—一位老工人眼中的宋侃夫

2015年12月15日 【来源:武汉晚报】

宋侃夫(1909-1991) 简介
        江西萍乡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活动家。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市长、中共武汉市委第一书记、湖北省委书记、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顾委委员。
        武汉晚报与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园联合推出的“同铸丰碑祭英魂”系列采访活动,昨日来到宋侃夫的家,他的两个儿子回忆:“老爷子口风紧,在家从不谈工作上的事。”
    他们送给记者一盘纪念父亲的光碟,里面有一篇他们搜集到的文章,名叫《宋侃夫给我的回信》。“我们也是看了这篇文章,才知道父亲和武汉一位老工人还有这样一段交情。”
        ■一碗蒸鸡蛋种下情谊
        昨日傍晚,记者通过市总工会辗转找到这位老工人,他叫蔡福顺,现在是汉阳带钢厂的一名退休工人。
        他从卧室里拿出一封牛皮纸信封,信封很旧,上面用毛笔写着:“武汉市:武钢焦化厂焦油车间 蔡福顺同志收”。信封下部红色油印:中华全国总工会。
        他不会忘记1980年11月28日,这一天他收到了宋侃夫回信。“我和他只是一面之交,没想到身处高位的他还记得我,并热情地给我帮助,老头子真是情义之人哪!”
        蔡师傅记得,那是文革时期的1967年,他在武汉三中读高三,学校停课,他睡在学校实验室。一天上午,一位身穿灰色中山装,提着一个包的老头,被一辆交通车送到学校,并关在实验室旁边的一间小房子里。11点多,他推开老头的门,问老头饿了没有。老头点点头,他又问想吃点什么,老头说清淡的就行了。之后他用自己的饭菜票到学校食堂里给老头买了三两饭,一碗蒸鸡蛋。
        “你当时知道这个老头是宋侃夫吗?”记者问。
        “知道一点,但我只觉得他是一个慈祥的老人。”蔡师傅答。
        “你为什么想到给他买饭?”
        “我觉得一个老头没人管,怪可怜的。”
        ■家遇困难无奈写信求助
        蔡师傅讲起给宋侃夫写信的起因。1980年,他在武钢焦化厂上班,家住汉阳五里新村,每天早上5点起床,出门乘5路公汽到钟家村,走到汉阳文化宫,乘1路电车到武昌司门口,下大桥到江边乘16路公汽到红钢城,再转21路公汽到焦化厂,路上顺利的话要走两个小时。
        当时,他的小孩才三岁,父母年老,妻子体弱多病,只得由她每天上班之前先把小孩送到幼儿园,再乘车上班,下班后再去接。妻子在汉阳带钢厂工作,单位领导非常同情她,1979年和1980年连给焦化厂发了两次商调函,但都无果。
        万般无奈下,蔡师傅才想到当时已是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的宋侃夫。于是给他写了封信,信中蔡师傅讲了那段往事,最后他说“今天写信,不是找您要饭钱,而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工会会员,向您反映情况,在不违背党的政策、在您不太为难的情况下,帮助我从武钢调到汉阳。”
        信写好后,他又犹豫了,寄不寄呢?寄出了信是否被压下来呢?信到他手里他又会怎么处理呢?信在家里放了三天,后来在妻子的催促下还是寄出了。
        没想到老头子回信了,从写信到收到回信不到15天。回信的全文是:“福顺同志,来函悉。我已写信告知武钢经理李振江同志,并附上你的来信。过些日子,你可找他面谈,实事求是地汇报你的情况,请他根据党的有关政策,帮助解决你的问题。祝你工作顺利,全家好!宋侃夫。”
        1981年初,他顺利地调到汉阳带钢厂。
        ■ 没能“送行”愧疚十余年
        “在我的记忆里,刻骨铭心的事不多,这封用毛笔写的信我至今还保存着,因为它影响了我的后半生。”蔡师傅动容地说,这么多年来,他尽到了照顾家庭的责任,父母安享了晚年,儿子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孙子绕膝,老伴的身体比以前也强多了。
        但一直让他内疚的是,事情办成后他没有回信告诉宋侃夫,他老人家逝世时,他因工作不在武汉,没能参加老人家的追悼会,送上一个花圈。
        2006年,在宋侃夫逝世15年后,得到机会,蔡师傅到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园祭拜了这位好老头,心头的愧疚才减轻了一点。

                

                                                      图为蔡福顺展示宋侃夫给他的回信。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