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 试运行期间联系方式:027-8774542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回顾

余笑予:为戏而生、为戏而死

2015年12月15日 【来源: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

         他出生于梨园世家,其执导的剧目几乎获得国内所有大奖。他为戏而苦、为戏而乐、为戏而生、为戏而死。2010年12月,我国著名戏剧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余笑予先生病逝,享年75岁。
         三岁登台 七岁救场 堪称奇才  
         余笑予是湖北武汉人,1935年生于楚剧世家。他三岁登台亮相,初写戏剧人生;七岁顶角救场,从此一炮而红;未及弱冠之年,已成剧坛新秀。后来,他改学导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执导的京剧《一包蜜》、《徐九经升官记》、《药王庙传奇》、《法门众生相》都引起轰动,《徐九经升官记》被拍成电影后风靡全国,主演朱世慧也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不模仿别人 不重复自己  
         余笑予有一句名言:“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京剧《徐九经升官记》中,他首次将丑行作为主角;豫剧《铡刀下的红梅》中,他为剪着齐耳短发的刘胡兰加上了长辫子;楚剧《大别山人》中,他加入大量湖北民歌;汉剧《弹吉他的姑娘》中,他别出心裁地设计了“电话舞”……余笑予坚持创新,让戏剧舞台上出现了更多的神来之笔。  
         2008年,省人民政府授予余笑予“终生成就奖”。他说这是对他最重的奖励,但他却并未“见好就收”。今年以来,余老身体每况愈下,五次住院,但从未放弃排戏。
         生活平易近人 风趣幽默  
         余老有一子一女,他给儿子取名余勤勤,女儿取名余端端,希望他们“勤勤恳恳做事,端端正正做人”。出身于梨园世家的余老,内心也有难以言说的遗憾——尽管桃李满天下,子孙后辈却无人继承衣钵。他尊重儿女的职业选择,但总会在不经意间表达自己的不甘。他对女儿说:“你这么聪明,怎么不学戏呢?”儿子余勤勤当年因为生计原因,学起了厨师这一行当,此后,余老总觉没能让儿子读书心中有愧:“别人背的是书包,你哥背的是菜刀。”每逢出国,他都会买回大量的菜谱,供儿子学习之用。
         在家人眼中,余老“是一个很幽默的人,总是能给家里带来欢笑”,余端端回忆说:“我妈妈在世时,有时候饭菜做得不合他的口味,他会指着刚炒好的小白菜说,你炒的这个菜披头散发的,帮我捋顺了再吃。”
         大师已去,风骨犹存。令人欣慰的是,余老师身后,留下的是繁花似锦的戏剧舞台。
         余笑予主要作品一览  
         ■京剧《一包蜜》(1979年),文化部创作一等奖。  
         ■京剧《徐九经升官记》(1980年),文化部优秀戏曲片奖。  
         ■京剧《药王庙传奇》(1984年),全国现代题材戏曲观摩演出导演一等奖。  
         ■京剧《膏药章》(1989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之一。  
         ■京剧《法门众生相》(1992年),第二届文华大奖、文华导演奖。  
         ■楚剧《悠悠柳叶河》(1993年),全国地方戏曲汇演演出奖、优秀导演奖。
         ■京剧《樊姬夫人》(2004年),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导演奖。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