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 试运行期间联系方式:027-8774542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读书公益

追忆张申明同志

2011年07月14日

【来源:新华网湖北频道】


李 进 春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这就是张申明同志留在我心目中的最深刻的印象。16年前的湖北分社离休干部、分社摄影组主任记者张申明因病医治无效于1991年7月5日6时15分在武汉同济医院逝世,享年61岁。
        当年,我亲眼见证了张申明在病重住院前后以及和他近距离接触时的感受多多!在过去,凡是了解张申明的同事都知道他是一位非常廉洁的好同志。他从来不沾公家的一分钱的东西,从一张稿纸到一个小信封他都非常珍惜。张申明给生活在山东老家的父亲写信,从来不用公家信封、信纸,有时他把信写好,贴上邮票,我说:"现在我正好去邮局给你的家信带去,免得你跑到邮局!"他却说:"你是送公家的!家信怎么让你带呢?还是我自己去寄,谢谢你!" 张申明一生就是这样公私分明,从不沾公家的便宜。
        在过去,张申明写稿子、写草稿、打底稿从来不用稿纸,不浪费公家的一张稿纸、一个信封,他不论做什么,首先把"节约"二字放在心里。他写底稿用旧信封的反面以及会议通知的反面,在1995年底,分社从武昌东亭路--往武昌徐东大街搬家时,分社摄影部的同志请张申明的老伴任兆英(分社离休干部)清理老张的办公室遗物时,发现几个捆得很整齐的纸箱子,她还以为是什么宝贵的东西呢!结果打开才惊奇地发现,纸箱里都是用旧信封的反面、会议通知的反面写的底稿。
        在过去,湖北分社根据当时武汉的市内交通不是很方便,特别是对48岁以上的老记者夜晚外出采访和出差归来,尤其是摄影记者外出采访需要带的各种摄影器材,当时分社根据这些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湖北分社当时规定:凡是年龄在48岁以上的记者外出采访和出差归来,在深夜10点钟以后的以及采访今日新闻的,分社一定要派车接送,可张申明很少要车单独接送他自己,他多数时间外出采访骑自行车。我记得有一次,那个时候,分社还在汉口南京路上办公,张申明要到武汉体育馆采访体育比赛,这天又是在冬天的晚上,老天下着中雨,他硬是坚持自己骑自行车去,当时从分社到武汉体育馆要经过两个中心城区,经过无数个巷子、路口,同志们都知道,摄影记者采访体育比赛,如同"上前线打仗"、长短镜头、三角支架、器才都要带上,张申明克服重重困难,除了自行车前后挂满之后,肩上还要背着几公斤重折叠式的支架,等赛事结束,他回到分社也已到了深夜,紧接着就是匆忙的到暗房自己冲洗胶卷、放大传真照片,待图片传到总社已接近第二天的凌晨零点。这就是一位老共产党员、新华社老摄影记者的风采以及对党的事业奋力追求!
        在1983年12月1日,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时,张申明前往采访报道成立大会的实况,大会结束时,大会组委会为感谢几天来参加大会的省领导以及报道大会的新闻记者,组委会决定给参加会的同志送了两包茶叶,当时省领导没有要。组委会的同志就送给张申明两包茶叶,他说什么就是不要!临走时,老张硬是把茶叶退给了组委会的同志。张申明的这一举动,使其他记者以及组委会的同志弄的很不好意思……这就是新华社记者的他,清廉的具体表现,他一是一,二是二,原则性很强,在采访报道中,他从不收人家送的东西。
        张申明生活简朴,对家里的子女要求很严,当年,他家里唯一奢侈品,就是一台上海产的"红灯"牌收音机,音质非常好,至今还完好地保存在他家里。这台收音机见证了张申明一生的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这台收音机同时伴随他们一家经历了三个分社,从上海、浙江、最后在湖北分社扎下了根。他一件衣服几乎要穿几年甚至十几年,一件短裤破了补了再补、已经补了好几次了,也舍不得丢掉,老伴任兆英(分社原政文组记者、离休干部)对他讲:"你作为新华社记者,经常外出,衣着应该穿好一点的才是呀!" 老张却说:"这有什么,笑破不笑补,只要把工作搞好就行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分社每到夏天对职工宿舍纱窗进行一次检修更换,原因是武汉的蚊子实在是太多了,蚊子叮一下,手一摸就是一个包。其实张申明家里的纱门也破了,当分社维修人员免费要给更换时,他坚持不肯换,他说:"换什么,破了补上不就行了吗!"张申明就是这样一个人,处处为公家节约的高尚品德。
        1930年9月18日,张申明出生于山东省烟台蓬莱县(今蓬莱市)草泊公社、张家窑大队,一个普通农户家庭。1938年1月至1943年8月在本村小学读书;1943年9月至1945年5月考入胶东北海联中;1945年5月至1945年12月因教育大改革转入威海市立中学。求学期间,张申明接受了进步思想影响,毅然决然地投奔革命。1946年1月至1950年6月在山东《大众日报》译电股(后改为华东总分社译电股)任译电员;1949年3月随新闻大队南下上海,在1949年1月,也就是在南下上海之前,张申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6月至1951年1月在新华社华东总分社编辑部任秘书;1951年1月至1951年10月在华东总分社任资料员;1951年10月至1952年12月参加皖北土改后参加"三反";1953年至1957年在新华社上海分社任摄影记者;1958年调新华社浙江分社,1970年的国庆还没过,组织决定就将他们一家人由浙江分社调到湖北分社,他一生服从组织调动,听从党的召唤,服从组织的安排,从大都市--上海到享有"天堂"的西湖之畔--杭州,再到享有"火炉"之称的--武汉。当时人们都形容他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只要工作需要,他总是坚决服从,从不向组织提任何附加条件,他家的困难以及个人的困难总是自己克服。
        张申明于1959年加入中国摄影学会;1961年任中国摄影学会浙江分会筹委会副主任;1981年任中国摄影家协会湖北分会常务理事,1985年任副主席;同年任湖北省新闻摄影学会顾问;1987年被评为主任记者。不论是在浙江,在上海,还是在湖北分社,作为摄影记者的张申明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拍摄了许多好的新闻图片,充满激情地报道了社会主义新人、新事、新气象。在上海、浙江、湖北分社,他拍摄的《热扎》、《在健美儿比赛会上》等入选全国新闻摄影第三、四届影展;1963年《墨鱼丰收》获匈牙利"二十世纪后半期妇女"国际摄影金质奖;1986年《常拍常新之路》入选《湖北新闻摄影论文选编》、《电脑进入工人家》、《洗衣机进入湖北农村》等新闻图片,从新的角度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群众生活的提高。1981年1月,他在葛洲坝水利工程工地拍摄的《葛洲坝大江截流戧堤胜利合龙》的现场图片被《人民日报》等多家报纸采用。拍摄角度新,感染力强,独具匠心,受到同行们的称赞。
        张申明同志因积劳成疾,1986年被医生确诊为肝腹水、肝硬化的先兆,住进了医院。从发病到去世也就是5年的时间,这位山东"大汉"哪能经的起病魔的折磨!在病情发展到最后的阶段,他脸部以及腹部已经出现了浮肿,同志们来到他的病榻前,眼含热泪只能安稳一下他的情绪,"你这山东汉子"一定能度过难关的!人的一生总是留下诸多遗憾!自从新华社实行职工休假制度以来,在病中的张申明同志曾对他老伴任兆英语重心长地讲:"英啊!"(这是老张对老伴任兆英的称呼)我们都在新华社工作了一辈子,为了新华社的事业,与我一起转战南北,让你受尽了苦头,我们还没去过北戴河,等我的病好了以后,一定带你去北戴河看一看那里的大好河山,观赏那里的美景"入画"的感觉!他留下的这些"诺言",成了他的终生遗憾……
        在1990年的深秋时节,也就是张申明去世前的几个月,全国第四届新闻摄影理论年会在武汉召开。这年他拖着病体参加了新闻摄影理论年会,他带病撰写了参加本次年会《论文》,从外表看根本不象有病的样子,因为在会上见到了多年没见面的新华社的老摄影家蒋齐生等老一辈新闻摄影家,老友相见,百感交集、一时不知说什么是好!心里特别高兴。高兴之余,就连他自己也没预料到,他这一次老友聚会,竟成了他这一生的永别……(原载《老年生活》2008年第一期)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