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 试运行期间联系方式:027-8774542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读书公益

不朽的功勋 [连载] 高尚荫:怀揣科学救国梦的教授

2015年09月23日 武汉晚报

高尚荫出身书香门第,早年留学美国,获得耶鲁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35年2月,高尚荫等不及5月底举行的毕业典礼,就提前离开耶鲁大学来到欧洲,全面考察了解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现状,并在英国伦敦大学研究院从事了短期科学研究。同年8月,一身白色西装打着黑领结,年仅26岁的高尚荫来到风景如画的珞珈山,执教武大。1937年冬,武大决定迁校到四川乐山,高尚荫和师生们踏上西迁之旅。

1939年初春,下了一夜淅淅沥沥春雨的小城乐山,略带一丝寒意。喜欢运动的高尚荫和助手公立华如往常一样,沿着城外大渡河北岸散步。这时候,在与大渡河相连的一处水塘里,一群小精灵在清澈见底的河水里上下漂荡,悠然自得。这种奇特的生物,立即引起高尚荫的职业敏感。“难道它就是当地人说的桃花鱼?”公立华连忙跑回学校拿来器具,小心翼翼地将“鱼”舀起,揣着宝贝一路跑回实验室。

一连几天,高尚荫和助手几乎都泡在实验室工作,中午就在实验室吃点自备的干粮。他发现“桃花鱼”直径约为18毫米,仅有拇指般大小,外形似一把撑开的伞体,边缘有256条线条触手。随即他开始了对生物学物种腔肠动物门淡水水母的分类形态结构和生理研究,这是中国学者最早在无脊椎动物学领域的开创性研究。同年,30岁的高尚荫和27岁的公立华合作完成论文《四川嘉定淡水水母之研究》,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美国《科学》杂志上。

如今,生物研究已证明,世界上目前只存在两种桃花水母:1880年6月英国伦敦皇家植物园发现的索氏桃花水母,另一个便是1939年2月在四川乐山大渡河边发现的濒临绝迹、古老而珍稀的腔肠动物——中华桃花水母。

生活的异常艰辛阻止不了武大人奋发图强的进取之心。在教学、科研经费极度困难和工作环境很差的条件下,高尚荫并未因战火纷飞、时局动荡而怠慢科研,除了教学,他便一头扎进实验室潜心研究。他在乐山带领莘莘学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研究四川土壤细菌中的固氮菌,调查从四川嘉定及周边地区收集到的40份土壤标本中的57种原生动物,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先后在德国《原生动物》、美国《科学》等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

“国难深重,前方将士效命疆场,后方教授当尽瘁于讲坛。”抱着这样的信念,高尚荫先后讲授过普通生物学、原生动物学、无脊椎动物学、微生物学、土壤微生物学等课程。除科研之外,他花费了大量时间讲授基础理论课程,以此让更多学子了解生物学。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