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 试运行期间联系方式:027-8774542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读书公益

[武汉晚报专题报道1]刘西尧:为试验原子弹对家人保密数年

2017年03月25日 武汉晚报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本报联合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园今起推出“追祭强国强军路上的英烈”系列报道,以表达对英烈们的深切悼念和无限崇敬。

   中国首颗原子弹在1964年成功爆炸,“两弹元勋”刘西尧将军是这次试验的副总指挥。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他为新中国第一批国防尖端武器“隐姓埋名”。

   保密,是核试验的关键之一。周恩来总理对保密工作要求之严,刘西尧曾回忆道:“研制原子弹,从一开始一直到最后的基地试验,总理就规定了一条,绝对保密。他规定,就是连自己的妻子都不能告诉。”

   刘西尧将军的小儿子刘江汉今年已经68岁。昨日,他告诉记者:“当时家人都不知道父亲在参与试验原子弹,记得那时他一年到头也只回家一两次,一直到后来氢弹试爆成功,我们才知道,原来父亲一直呆在青海那里。”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当原子弹装配好并吊上塔顶,所有人撤离警戒线后,刘西尧将按钮钥匙交给了国防科委副秘书长张震寰,由他按动电钮……刘西尧后来回忆,当晚,科学家朱光亚等能喝酒的同志在会餐时喝得酣畅淋漓。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周恩来总理立即指示,加快氢弹的研制。

   1967年6月17日,罗布泊上空出现了极强的闪光,轰鸣之声响彻云霄,我国第一颗氢弹也实验成功了!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氢弹,我国仅用了2年8个月时间,而美国用了7年。

   刘江汉说,父亲从1963年到1966年在青海试验基地呆了几年时间,生活确实相当艰苦。那里平均海拔3200米,由于空气稀薄,缺氧,晚上睡觉,也是似睡非睡。刚开始没有高压锅,米饭馒头都是夹生的,为了开胃,父亲每次去都要带几瓶最辣的小辣椒,餐餐都要靠它才吃得下饭。而在当时,家人只是以为父亲爱吃小辣椒,也没有作他想。

   出生于1916年的刘西尧是湖南人,1934年考入武汉大学物理系,三年后毅然投笔从戎。1963年获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曾任二机部副部长、教育部部长等职务。

   2013年8月24日,刘西尧在同济医院逝世,遗体安葬在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园。



加载更多